浈江区司法局多举措全方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2023-05-17 16:00:53
来源:本网
分享:

近年来,浈江区司法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于拓宽人民调解渠道,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助力平安浈江、法治浈江建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2022年荣获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据统计,2022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预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16宗,调处率100%,调解成功1697宗,调解成功率98.89%;涉案金额1207.63万元,无发生涉千人以上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主要做法如下:

一、矛盾排查“覆盖式”,全面筑牢基层基础

严格落实“村(社区)每周一次、乡(镇)每半月一次”的常态化例行排查和重点领域实行集中排查,重点关注婚姻家庭、感情纠纷、邻里关系等可能激化引发“民转刑”案件纠纷,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全覆盖。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全区构建组、片、村、镇、区五级网络。通过日常巡查走访及时了解辖区内的大小事,对“矛盾苗头”统一建立台账,定期召开碰头会、研判会等,对苗头性突出问题提前介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调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二、纠纷化解“联动式”,全面拓宽化解渠道

一是“人民调解+法律顾问”,推动矛盾纠纷依法化解。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在各村(社区)建立法律顾问微信群,通过线上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把普法教育与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使群众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法律顾问协助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尤其在重大矛盾纠纷调解中,为矛盾纠纷的调处提供法律意见和政策指导,促进了矛盾纠纷依法高效化解。二“人民调解+法律明白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面提升“法律明白人”法律素养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帮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区共培育170余名“法律明白人”,较好地发挥了“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群众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推动矛盾纠纷从源头化解。三“人民调解+诉前联调”,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配强诉前调解力量,挑选15名具有法学知识、富有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纳入人民调解员人才库。2022年7月27日,印发《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法院 韶关市浈江区司法局关于开展“庭所共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推进基层法庭和司法所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新模式,形成立案筛选、繁简分流加司法确认的案件处理模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法律服务。

三、调解组织“网络式”,全面构筑调解防护网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左右协作”的工作方针,巩固已建成的以镇(办)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中心,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枢纽的调解网络,着力突出重点打造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个人调解工作室,全力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防护网”。一是调解组织建设网络化。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立人民调解组织。全区现有101个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做到了“哪里有村(社区),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形成了以镇(办)调委会为中心,村(社区)调委会为枢纽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二是全面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以解决矛盾纠纷为主切入点,聚焦纠纷集中行业及领域,通过第三方组织参与纠纷化解的模式积极搭建行业化解平台,推动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诉调范围全覆盖。积极扶持退役军人、婚姻家庭、医疗纠纷及知识产权等领域“行专”调委会建设,目前,全区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2个。三是推动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为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亲民优势,充分利用了调解员的人缘、地缘优势,持续打造了“邓玉霞个人调解工作室”和“冯水清个人调解工作室”品牌。

四、规范运行“样板式”,全面提升规范化水平

采取“调解队伍专业化、调解工作制度化、经费保障体系化”的工作原则,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运行。一是队伍建设专业化。全区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人民调解专业化为目标,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坚持高标准选人,聘请有责任心、懂法律、有威望、作风公道正派、有丰富工作经验、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同志担任人民调解员。目前,全区17名人民调解员评定为“四级人民调解员”,已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善调解、会调解的调解队伍。采取“走下去”的方式加强调解员、网格员的培训,围绕人民调解基础知识、调解卷宗和调解文书规范制作、调解纠纷技巧和方法等内容对全区648余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培训。二是调解工作制度化。制定印发了《贯彻落实韶关市“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任务全面规范人民调解的工作方案》《韶关市浈江区司法局关于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方案》《韶关市浈江区人民调解档案规范指引》等各项制度性文件,强化了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推动了人民调解“后半篇文章”工作机制。目前,浈江区已初步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纠纷排查、登记、调处、考评、统计、回访、奖惩、信息报送等规章制度,确保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运行。三经费保障体系化。全面落实《韶关市浈江区司法局专职人民调解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浈江区人民调解“以案定补、以奖代补”实施方案》,量化目标细化任务,强化“基础工资+案件补贴+绩效考核”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五、精准普法“立体式”,全面强化法治氛围

以建设“法治浈江”为契机,结合“八五”普法,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开展人民调解专项宣传,据统计,近三年来,每年开展专场法治宣传活动40余场。一是根据各镇(办)、村(社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法律需求,推动行业、部门按照“谁调解谁普法”责任制要求,在调解的各环节、全过程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做到“边调解、边普法”,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精准化、靶向式的宣传教育。二是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注重亲情教育,以情感人,加强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宣传,以德服人,有效运用法律法规,以法服人。三是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通过普法形象大使“小虎威威”及“浈江司法”微信公众号开展精准法律服务,通过“小虎说法”、“小虎提醒”、“小虎普法”等栏目大力宣传法律知识,灵活运用新媒体优势,媒体定期推送法律法规小知识,增强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知晓率、关注度,提高群众对人民调解在化解纠纷中的首选率,引导广大群众从思想深处筑起法治底线,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