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犁市镇:“犁字诀”闭环式运营破解美丽圩镇治理难题
犁市镇把握“百千万工程”与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双重机遇,以“红色铸魂、绿色发展、运营赋能、成果共享”为路径,紧扣典型镇“1+4+7+9+N”建设要求,构建“建管用治享”闭环式运营机制,以“犁”破题,通过“犁”清圩镇资源底数、“犁”顺圩镇维护机制、“犁”活圩镇运营路径,“犁”好红色治理方向、“犁”宽群众受益渠道,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效能与内生动力,推动犁市镇从“外在美”向“内涵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升级。2025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4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位居浈江区首位,改革成效显著。
“犁”清圩镇资源底数
圩镇建设由“条块分割”变“融合共建”
一是一图统管,摸清家底筑牢运营基石。全面梳理圩镇范围内政府性资产,建立全镇资源“一张图”,同步完成价值评估与权属确认,实现“家底清、权属明、数据准”。将圩镇范围内可运营、待盘活的资源资产统一交由强镇富村公司管理运营,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实现保值增值,其运营收益反哺于圩镇日常维护,切实保证美丽圩镇建设后期投入和管护资金,实现长效化管理。二是分类施策,实现存量公房焕新。根据“盘活存量、优化功能、补齐短板”的原则,对闲置办公用房、老旧商铺实施功能性改造,打造风度书房(犁市分馆)、公共服务中心、康园中心、执信幼儿园(犁市分园)等设施,推动“美丽圩镇客厅”、公共服务中心、风度书房一体化运营,构建集公共服务、红色展陈、便民休息多功能于一体的“15分钟圩镇生活圈”。三是多点开花,盘活存量惠及民生福祉。深度挖掘南昌起义部队革命活动旧址(犁市当铺)的红色资源,配套打造市民广场、停车场,完成外立面改造提升,新增停车位220个、临时摆卖摊位150个,让居民有车位可停,有摊位谋生。同时,推动广铁集团、粤运交通、煤机厂和监狱地块闲置资产摸排盘活工作,整合打造“山货出山”、第二农贸市场升级等项目,采取“市场化处置+效能提升”模式,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引进高效企业参与开发,增强土地产出效能,提升整体风貌,实现“沉睡存量”到“新兴增量”的转变。


“犁”顺圩镇维护机制
圩镇管理由“单兵作战”变“多元共治”
一是“一网覆盖+多元联动”,夯实治理根基。创新构建“5大片区+31个网格”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由镇班子领导任片区长,将全镇党员干部、执法队员、保洁员划入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强化“六乱”整治力量,通过“日常巡查+集中攻坚”相结合,累计劝导处理固定商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摆乱卖1万余起,整治乱搭建40余处约1300余平方米,清除圩镇主街道周边“牛皮癣”小广告等1000余处,引导10余户摊贩入市经营,构建起“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圩镇管理新格局。二是“公司投入+群众参与”,凝聚共建合力。一方面,由强镇富村公司投入10万专项资金聘请专业保洁人员,配备专业设备,开展常态化道路清扫、绿地养护等工作,维护绿美生态公园、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另一方面通过探索积分制等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发放购物袋、纸巾、小册子等宣传物料1.2万余份,讲清美丽圩镇管护要求,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形成“运营主体引领、辖区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三是“品牌引领+全域提升”,厚植文明底蕴。将管理成效与品牌价值深度融合,以“犁好・犁市”镇域公共品牌为引领,开展“犁好”文明商户评比活动,从经营规范、环境卫生、服务态度等维度评选出10家“犁好商铺”并授牌表彰,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镇商户文明经营意识提升。通过持续深化环境整治、优化服务供给,“犁好・犁市”的品牌美誉度不断攀升,为美丽圩镇注入深厚文明底蕴。

“犁”活圩镇运营路径
圩镇运营由“政府输血”变“市场造血”
一是“市场化”运营,打造全域可持续发展体系。确立强镇富村公司为圩镇运营核心,聘请专业经理人负责市场化运营。制定《犁市镇“犁好·犁市”圩镇运营方案》,明确运行规范与服务标准,确保管理有章可循。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收益反哺机制,年度净收益按至多20%用于分红,其余80%按比例留作圩镇日常管护、基础设施维护基金和公司发展资金,形成“资源盘活—资产运营—收益反哺—圩镇提能”可持续发展闭环,新农贸市场、南广场等4个停车场已实现专业化运营。二是“品牌化”培育,打造双标驱动产业集群。以“犁好·犁市”公共品牌为统领,以“小犁”形象IP为核心,构建“犁好+N”产品体系。采用“区域IP+企业”双商标模式,统筹辖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经济联合社等资源,开发油茶、石斛等特色农产品,推动玉米、萝卜、水稻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同时通过规模化种植、品种改良创新、绿色有机种植、食品加工等方式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一产到二产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带动新增市场主体4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三是“融合化”推广,形成多业态联动发展生态。推动资源运营与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产品展销领域,线下利用美丽圩镇客厅、农产品展销中心,设立精品展区,举办主题营销活动,线上推出“鑫犁甄选”平台,拓宽销售路径。在红色文旅领域,整合红色资源与圩镇环境优势,围绕犁市当铺、“犁好,犁市”地标、口袋公园、彩虹码头、“小犁”墙绘等文旅景点、打卡点打造红色文旅综合体,实现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让“犁好·犁市”的品牌形象更可感可及。

“犁”好党建引领方向
圩镇治理由“分散管理”变“一网统管”
立足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优势推动党的建设与圩镇运营深度融合。一是筑牢“一个圆心”,强化领导核心。构建“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强镇公司党支部”三级联动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镇党委统筹协调,社区党组织负责群众工作,强镇公司党支部执行运营,形成权责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二是延伸“多条半径”,创新治理载体。做优“犁好·党员先锋岗”,组织2000余人次党员干部参与一线治理;做实“红色议事厅”,设立党员调解岗化解矛盾;做强红色志愿服务,打造“犁好·夕阳红”“犁好·红色网格队”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扩大“治理周长”,深化“园社联动”。进一步推进“浈江产业园区—犁市社区”园社联动,建设“家门口”生活服务站,精准对接园区企业员工在住房租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产业发展与社区服务互促共进。


“犁”宽群众受益渠道
圩镇成果从“基础保障”变“普惠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构建共建共享新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一是技能培训精准赋能。围绕圩镇发展需要,由强镇富村公司设立专项资金,依托就业服务站开展“红色讲解员”“电商直播”“粤菜烹饪”等实用技能培训并纳入“犁市人才库”,优先推荐至本地商户、合作社和企业就业,有效促进居民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二是公共服务提质扩面。 持续完善民生服务设施,长者饭堂累计服务超900人次,执信幼儿园(犁市分园)新增学位180个。完成卫生院升级改造,增设中医康复科等特色科室,新增医疗设备31台(套),诊疗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三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系统推进环境整治与绿美生态建设,新建2公里绿美步道、2.7公里省级绿美示范带、3个口袋公园等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圩镇面貌因此焕然一新,群众也从“美丽圩镇”的运营成果中共享绿美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