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镇街风采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⑫】犁市镇:城乡共富答卷写满民生温度

2025-10-20 10:34:47
来源:犁市镇
分享:

清晨采茶,当铺听古,绿道漫步——在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这些日常场景,已成为“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最生动的注脚。三年来,该镇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363”工作要求,推动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生根,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产业提质、圩镇焕新、治理增效,红色小镇走出振兴新路。

产业筑基:从“单点突破”到“融合共生”

产业是强镇之基。犁市镇紧扣“工业强基、农业增效、三产融合”思路,推动产业体系从传统单一向现代多元跨越。工业方面,以园区为主战场,累计完成土地收储3540亩,成功引进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比亚迪智能模具、国粤电力二期等3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45.72亿元,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4.83亿元,同比增长6.04%,逐步形成“龙头引领、配套跟进”的产业生态,有效带动大批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农业方面,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油茶、石斛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并建成8间乡村振兴车间,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三产融合上,串联犁市当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与农业产业园,打造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借助阅丹公路品牌举办特色赛事,推动“生态观光”转向“休闲消费”,不少村民借此端稳“旅游饭”。

圩镇提质:从“基础配套”到“功能聚合”

圩镇是城乡融合的纽带。该镇以“七个一”工程为抓手,推动新型城镇化从基础配套向综合服务升级。硬件上完成南入口通道提升,新建4个公共停车场、新增220个停车位,连片整治122栋房屋外立面,盘活闲置物业建成多功能圩镇客厅和147个生态车位,升级农贸市场并新增190个摊位,有效缓解停车难、经营难。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执信幼儿园(犁市分园)新增180个学位,卫生院通过国家基层服务认证,养老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超900人次,“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基本成型;圩镇运营实现创新突破,通过制定专项方案、强镇富村公司引入专业团队,实现公共资源规范化运营;文化惠民同步推进,丰收节、篮球赛、足球赛等“犁好”系列文体活动轮番上演,既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也凝聚了圩镇活力,塑造文明健康、和谐有序的城镇新风貌。

环境提升:从“整治塑形”到“绿美增值”

绿色生态是犁市镇的鲜明底色。三年来,该镇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建设,推动乡村面貌由“外在美”向“内在实”转变,真正将“绿色颜值”转化为“金色产值”。生态整治成果显著,累计建成绿美步道2公里、省级绿美示范带2.7公里,打造口袋公园27个、“四小园”142个、美丽庭院185户,其中新增区级以上美丽庭院3户。乡村风貌焕然一新,黄塘村茶花与樱花相映,大村村河岸桃柳相依,四季有景、推窗见绿已成为村民的日常。生态价值也在加速转化,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将昔日的荒山变为“金山”。依托1.6万亩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油茶果约3000吨,实现产值约8000万元。通过“区域+企业”双商标模式,打造镇域公共品牌“小犁”IP,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包装、宣传推广与项目运营,助力石斛、食用菌等生态产品走出大山,成为农民增收的“硬通货”;黄竹村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治理模式,成功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改革攻坚:从“试点探索”到“机制创新”

改革攻坚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支点。作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该镇以系统集成思维推动制度创新,在土地整合、人才引育和利益共享机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整合零散耕地,配套完善灌溉设施,建成4个千亩级粮食蔬菜基地,实现亩均产量提升30%;同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完成农用地整备约4000亩、建设用地整理105亩、生态保护修复5032.5亩,累计复耕撂荒地1294.94亩,为产业落地拓空间、增后劲。与韶关学院共建“博士村长”机制,推动6名专家带技术、带品种下沉田间,开展农技指导30余次,有效破解技术难题。创新“强镇富村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整合资源、对接市场,带动全镇18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2年203.07万元跃升至2024年1426万元,增幅达602%,让改革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收益。

凝聚合力: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协同”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犁市镇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方向,充分发挥“八个一点”参与机制作用,推动治理模式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协同”。深化“党建+网格”模式,累计推动6290人次党员干部下沉网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件;491名“邻长”扎根“睦邻制”,累计调解纠纷超百宗,实现“小事不出邻、大事不出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镇商会带动40家企业结对帮扶,乡贤捐资逾百万元助力绿美建设;寮浈共建推动下陂村水产养殖、大村村黑木耳等项目落地,带动就业超500人;构建“群众投工投劳+财政资金+企业捐赠”的多元投入格局,推动危旧房改造、村道拓宽等项目落地;打造“犁好”商户共建体系,2024年评选文明商户10余家,有效激发基层参与活力。

三年来,犁市镇的奋进足迹清晰可见:入选省科技厅第三批“百千万工程”工业类专业镇,镇人民政府、大村村村委会跻身韶关市“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行列,犁市社区成功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这份答卷,写在群众增收的账本上,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绽放在共建共享的笑容里。实践证明,“百千万工程”不仅是一场发展攻坚战,更是一条通往民心的幸福路。这幅城乡共富的新图景,正为浈江区镇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实践印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