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镇街风采

东河街:“三转变”让文化站成为基层“幸福站”

2024-11-08 11:57:51
来源:东河街道办事处
分享:

东河街坚持以公共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大力推动综合文化站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改革”特色改革创新任务,全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了文化站从“有”变“优”、从“硬”变“软”、从“心”变“新”。目前东河街综合文化站已完成转型升级打造工作,正积极申报“广东省乡街道综合文化站一级站”,已通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地检查。在浈江区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中,街文化站被列入首批建设单位之一,启明路社区、育红巷社区、执信路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列为社区级服务点,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是从“有”变“优”,拓展公共文化空间。聚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坚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推动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面提档升级,在省一级文化站各项指标再上层楼,先行示范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辖区内建有新型公共文化设施风度书房2个,文体广场3个,街综合文化站1个,育红巷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分站1个,改造后文化站及分站总面积达1166㎡。完善功能布局,提升服务品质,站内设图书阅览室、多媒体室、书画室、演出室、影院室等17个功能室,藏书18016册,增设古筝等文化活动设备11个,是亲民便民惠民的“家门口好去处”。

二是从“硬”变“软”,统筹文化资源配置。探索“文化+”建设模式,做好“文化站+”文章,统筹基层惠民资源,加强与党建、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党建+文化、文化+惠民服务、文化+基层治理,不断追踪“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完善综合文化站队伍建设机制,统筹文化人才资源,形成专职工作人员+基层群众艺术队伍+志愿者结合的文化工作者队伍,提升运营效能,共计组建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8支,在册志愿者210人,专职人员在岗培训达60小时。加强联建共建,依托文化站舞台、青年之家等阵地,与社区、学校、保利东湾、金色江湾物业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探索部门协同、站企联盟等社会化运营模式,拓宽文化经费来源,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等渠道,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聚力推动各项资源聚集到综合文化站,让文化站“建起来、用起来、火起来”。

三是从“静”变“动”,打造文化项目品牌。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实行点单服务,根据居民需求创新开设“彩虹公益课堂”,计划组织开展书法班、油画班、陶艺班等11项特色公益课堂,每年授课不少于62节,每节课参与人数可达30人,确保主题活动经常化。突出惠民亮点,坚持免费开放原则,开设免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超15项,每周对公众免费开放时间达60小时,错开开放总时长占比50%。广泛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创新组织特色民俗活动,打造了“粽子香”和“饺子宴”两大富有地域特色的节庆活动品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围绕“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基层文化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治宣传广场等文化阵地,围绕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法治宣传活动,明确活动主题,打造接地气、叫得响的基层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度和创造力。截至目前,街综合文化站已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体育惠民活动、讲座、培训、展览等超150场次,受益人次达2.8万多人次,在东河街文化站指导下,辖区多支群众文艺队伍的文艺节目参加上级表演获得好成绩,全街群众文化工作日渐向好,形成了“居民笑语满街巷”的文化氛围。

下一步,东河街将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聚焦文化惠民目标,在丰富文化供给、完善文化阵地、做优文化生态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惠民服务高质量发展,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