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劣势变优势,看车站街如何实现华丽蝶变
今年以来,车站街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以打造绿美社区建设、推进资产盘活、提高闲置资产处置使用效益为重要抓手,充分激活老城区、旧建筑新活力,为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力,将街道“老旧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
“老破小”变身“后花园”
为深化落实省、市、区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扎实推进绿美车站建设,车站街在大塘路铁路沿线开展危房拆除、植绿补绿行动,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致力打造居民更向往、环境更宜居的美丽生态环境。(上图:大塘路377地块拆除前后)
据悉,大塘路377地块分布着数十间铁路部门移交的老旧报废房屋。此类房屋危旧倒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积水成涝,已成为盲流、黄、赌、毒的滋生地,对附近居民生活、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车站街通过前期摸排住户情况、研究政策依据、制定拆除方案、有序开展拆除等整治行动,成功拆除该地块18间无人居住、破旧报废房屋,平整了3850平方米土地。
(上图:大塘路377地块绿化后)
此外,大塘路377地块位于居民楼宇中间,周边居民众多、道路较为狭窄,对公共文化空间需求非常突出,车站街道经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拆除原址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包括文化大舞台、圆形广场、公园绿道、健身器材、休憩凳子等,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种植红叶石楠球、翠芦莉、黄叶连翘、红继木球、毛杜鹃球、簕杜鹃球、炮仗花、黄花风铃木、乐昌含笑等4000多棵,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阳”的鲜明景观特征,为周边群众营造一个宽敞、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弄好以后,小区的业主都很满意。有一个活动的场所,也有一个后花园,大家可以在这里玩,看着这里慢慢改变,越弄越好。”居民胡阿姨笑着说道。
“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
自接收原韶关市浈江区铁路职工家属区公租房、居民区商铺等物业资产以来,车站街高度重视,主动联系铁路相关部门协商接收后续管理事宜,成立了由街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专班,选配街道能力强、负责任的中青年干部具体办公,对专班实行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的“三定”管理,多次开展实地摸查调研,谋划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源处置使用效益。
为详细记录铁路移交公租房出租、收租情况,规范租金收支管理,推动移交资产价值化,车站街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社区吹哨、党员报到”“街社呼叫、部门销号”,发动市、区、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入户摸排,结合民情夜访、“四个万家”等形式了解周边住户情况 ,不漏一户地登记造册,更新公租房资源资产清单。今年以来,车站街道新签订公租房累计追回、收取租金24.55万元。
针对居民区商铺,车站街通过“旧约有效,新约补充”的方式,与铁路合约尚未到期的移交商铺新签订了铁路部门、车站街道、租户的三方合约,补充了今后的管理主体,收租方式及租金明细等条款,并通过协议租赁的形式,将闲置多年的店铺成功招租。目前,居民区店铺每月产生租金5万余元,全年可增加非税收入60万元。
“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上图:车站街犁头嘴13-22栋改造效果图)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今年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收官之年,车站街狠抓机遇,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启动了1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惠及37栋楼、852户居民,真正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让“旧”小区改出“新”面貌。
为进一步改善老旧城区整体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车站街道创新改造形式,以“老旧小区+片区改造”为项目整体打包,谋划出劳动村片区犁头嘴13-22栋、犁头嘴24-26栋、南村1-6栋老旧小区,机务新村片区、南韶路横巷片区3个亮点小区,让改造出新出彩。
本次改造还计划利用广铁集团移交的部分铁路沿线闲置房屋、闲置地块,通过清拆改造的方式,重点打造职工一区安康路、劳动村犁头嘴、机务新村片区3个停车场,建设面积约8630平方米,提供停车位239个,在有限的资源现状中,改善老旧城区城市面貌的同时解决老旧城区道路狭窄、停车困难的突出规划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车站街还将按照“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在停车场上方搭设光伏发电,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停车场温度。建成后,可引入第三方公司进行管理收费,预计每月综合收益约3万元,每年新增非税收入36万元,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赢”,让“老”街区真正焕发“新”活力。
(上图:停车场改造效果图)
下一步,车站街将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提高资源资产使用效益,变“存量”为“增量”,让“沉睡资产”醒过来,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