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今日浈江

韶关浈江执“百千万”之笔,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2025-11-20 15:13:36
来源:区委宣传部
分享: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韶关市浈江区以城乡融合为笔,在这片热土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治理优的生动画卷。三年深耕不辍,这座韶关中心城区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产业聚变:从“制造”到“智造”的铿锵步履

走进浈江产业园区,装备制造的轰鸣与数据中心的静默交织成产业升级的协奏曲。这里已崛起为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力三大产业集群高地,年产值突破130亿元。装备制造业2024年产值达61.6亿元,较2022年增长25.1%,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韶冶12万吨锌基新材项目投产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比亚迪建成省内最大新能源汽车模具生产基地,韶铸集团跻身“中国铸造综合百强”,共同铸就了“浈江制造”的硬核实力。大数据智算产业起步成势,累计投资超30亿元,具备超8万标准机架承载能力;商贸物流优势持续巩固,社消零总额连续五年稳居全市首位,2024年达96.17亿元,彰显出强大的内需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浈江片区).png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浈江片区。

韶关冶炼厂.png

韶关冶炼厂。

韶关市比亚迪有限公司生产车间.jpg

韶关市比亚迪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城乡焕新:从“安居”到“优居”的美丽蝶变

漫步升平路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百年老店与文创空间相映成趣。这条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老街,正是浈江城乡面貌焕新的诗意缩影。三年来,浈江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7.13%,高居全市榜首;63个老旧小区焕发新颜,815个城区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2022年的27.54%跃升至52.06%。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优质,累计新增公办优质基础教育学位4770个,三甲医院增至2家,新建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床位370张,建成3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4个“长者饭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升平路改造后.jpg

升平路改造后。

犁市镇圩镇首个大型停车场启用.jpg

犁市镇圩镇首个大型停车场启用。

改革赋能:从“试验”到“示范”的智慧探索

作为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浈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勇当开路先锋。创新构建“区域公共品牌赋能+企业产品加盟+强镇富村公司运营”合作机制,推动全区强镇富村公司实现销售额超4300万元;犁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预计可盘活建设用地657亩,新增耕地约3810亩,为乡村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柔性引进高校专家博士35名,创新聘任“博士村长”开展精准帮扶,推动83个返乡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带动561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粤平安”云平台群众使用活跃度超80%,用科技之钥开启了乡村治理新篇章。

黄塘村垦造水田经连片流转实现“小田”变“大田”.jpg

黄塘村垦造水田经连片流转实现“小田”变“大田”。

共建共享: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

在湾头村,“积分超市”里村民们正用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在大陂村,庭院养殖让社员户均年增收5万元。这些鲜活场景,折射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浈江区创新建立的“八个一点”参与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乡贤、群众等各方力量。截至目前,全区村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村民小组长党员比例达50.9%;46个行政村完成“粤治美”小程序入驻,完成率95.83%,村民从“要我治理”转向“我要争优”;设立1080个邻网格,选配邻长提供“微服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培育19家乡村共富车间,提供就业岗位超1068个,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奖补资金超90万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新韶龟谷乌龟.jpg

大陂村村民通过庭院养殖乌龟。

3.乐园镇沙梨园村邓淇超“邻长”向村民宣传医保缴费政策.jpg

乐园镇沙梨园村“邻长”向村民宣传医保缴费政策。

从产业园区到美丽乡村,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治理,浈江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墨,以改革创新为笔,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征程上,继续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