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今日浈江

浈江老旧小区改造见实效:近万户居民迎“新居”,二期项目9月底启动

2025-10-09 10:58:03
来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分享:

“楼道亮堂了,屋面不漏水了,飞线不见了!”浈江区犁头嘴铁路退休职工李阿姨,望着粉刷一新的楼栋外立面,笑容格外灿烂。今年以来,浈江区已有近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像李阿姨一样,切身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作为韶关老城区,浈江区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多达480处。为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区委、区政府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民生实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微改造”。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以来,已推动158个小区、405栋楼、9390户居民实现“旧居换新颜”。

犁头嘴改造前.jpg犁头嘴改造后.jpg

犁头嘴改造前后对比图。

在改造推进中,多部门协同联动为项目保驾护航。针对飞线充电、违建拆除等改造难题,住建、消防、城管等部门与街道、社区紧密配合,通过召开50余次协调会,合力解决各类问题320余个,确保改造工作高效推进。

问需于民让改造更贴民心。浈江区推行“菜单式”改造,坚持“改不改、怎么改,群众说了算”。以犁头嘴13~22栋、24~26栋为例,该区域为广铁集团“三供一业”移交物业,居民多为铁路职工及其家属。改造前,这里基础设施老化、外立面脱落,居住体验不佳。车站街道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研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最终将道路沥青铺设、外立面翻修、水管修复、屋面补漏等纳入改造范围。改造后,小区环境显著改善,不仅让居民生活更舒心,还增强了铁路职工队伍稳定性,间接带动周边商业发展。

改造前1.jpg改造后1.jpg

犁头嘴改造前后对比图。

安全保障同步跟进,消除居民后顾之忧。针对老旧小区常见的安全隐患,浈江区从环境整治、专项治理、配套设施完善三方面发力。如浈江大道北沿河连片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41幢楼、820余户居民长期受外立面脱落、设施老化困扰。改造后,通过外立面更新、雨污管升级、加装电梯等项目,彻底解决了这些“顽瘴痼疾”,让居民住得更安心。

诚然,改造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部分老旧小区建筑年代久远,结构隐患大且设计资料缺失,增加了改造技术难度;居民对改造意见分歧较大,加装电梯、费用承担等问题难达成共识,且现有改造多侧重基础类项目,难以满足多元化居住需求;居民筹资难、后期管护资金不足,长效管理机制也有待完善……

尽管挑战重重,浈江老旧小区改造仍在稳步推进。2024-2025年城镇老旧小区建筑主体改造(一期)项目,涉及21个小区、45栋楼、917户,目前进度约98%;同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9个小区、36栋楼、961户,进度约81%,两个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工,届时将有更多居民享受到改造红利。

更令人期待的是,浈江区2024-2025年城镇老旧小区建筑主体修缮项目(二期)将于9月底启动,将对风采办、东河办、花坪镇辖区不少于16个小区进行改造,涵盖楼梯与公共空间更新、建筑外立面改造、水电气配套设施升级等内容。各镇(办)将负责群众协调、居民出资管理与改造期间共管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更需要每一位居民的理解与参与。在此,我们诚挚呼吁广大居民:

一是积极表达诉求:改造前期,多与社区、街道沟通,把生活中的不便、对家园的期待清晰反馈,让改造方案更贴合实际需求;

二是主动配合推进:施工期间,可能会暂时影响出行、产生短暂噪声,恳请大家多一份包容,提前做好生活安排,避免因个人行为影响施工进度;

三是支持共管共建:对于居民出资部分,积极配合缴纳,这是对家园改造的直接支持;同时参与改造期间的小区共管,共同维护公共秩序,杜绝私搭乱建、杂物堆积等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浈江区将持续以坚定决心、有力举措推进改造,让更多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让居民生活更幸福,为城市发展添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