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圆满结业
近日,浈江区2025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在区委党校顺利结业。为期5天的全封闭培训中,27名基层骨干通过理论学习、现场研学、经验交流等多元形式,淬炼履职本领、凝聚奋进共识,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蓄能充电。
课程赋能:理论扎根,实践引路
此次培训紧扣乡村振兴核心命题,聚焦“百千万工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构建起“理论+实操+案例”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筑牢思想根基,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绿化管护技术》提供实操指南;从乳源县游溪镇中联村“瑶客共生”的“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研学,到翁源兰花产业“以花兴村”的乡村振兴实践启示,课程设置始终立足“学用结合”——既解析政策方向,又传授可复制的“田间经验”。
学员心声:从“知”到“行”的深度蜕变
培训中,学员们将所学与所思碰撞,形成了一批充满基层温度的心得体会。
驻新韶镇工作队队员王永炎坦言:“党校关于基层治理、“三农”问题、三资管理和党的作风建设的培训,于我而言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能力的提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培训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驻乐园镇工作队队员梁伟则强调“心行合一”:“基层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带着真心听民声、迈开双腿察实情。就像培训中说的,产业帮扶得因地制宜,民生小事更要逐项落实暖民心。”
驻十里亭镇金凤坪村工作队队员许炯明从产业案例中找到方向:“翁源兰花产业的科技赋能、三产融合模式,为我们村的苗木花卉产业提供了范本。回去后要推动‘科技+集群’发展,让小苗木长成大产业。”
驻犁市镇黄塘村第一书记张红威聚焦乡村治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学让我明白,乡村治理要‘法治、德治、自治’三管齐下。未来推广‘积分制’管理,就是要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共建和谐乡村。”
驻花坪镇工作队队长梁冠星表示,“三资管理培训让我认识到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的关键,能有效防范风险、保障集体利益。绿美建设相关内容则强化了生态优先理念,明白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是可持续之路”。
蓄力启程:以实干姿态投身振兴实践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实干的起点。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行动。
驻新韶镇工作队队长徐铭强则表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沃土,用实干诠释担当,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驻十里亭镇工作队队员陈兴华的决心则道出了所有第一书记的担当:“要深耕村情摸准‘痛点’,用活政策破解‘难点’,带着群众找准‘增收点’。”
驻犁市镇工作队队员朱慧添则聚焦“四维融合”:“我认识到乡村振兴并非单一领域突进,而是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基层治理四线有机交织。未来将打破条线分割,整合资源与力量形成合力,践行‘一张蓝图干到底’理念。”
从课堂到田间,从理论到实践,27名驻镇扶村干部已蓄力待发。他们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在浈江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百千万工程”的新答卷,绘就乡村振兴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