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以“小田并大田”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犁市镇是韶关市浈江区的农业大镇,耕地面积50920亩,占全区耕地64.3%。为进一步破解土地细碎化对农业发展的制约,犁市镇抢抓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机遇,以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镇为契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科学规划,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推动“小田变大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顺应群众意愿
犁市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构建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党员群众”的工作格局,利用村民议事机制充分了解群众诉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自发自觉自愿、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不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变”等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和“五老”人员等力量,聘请第三方进行专业探测,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威望高口碑好的村民成立监督小组,实时跟进及时解决各类信访隐患,确保公开透明、群众满意。
整合联动聚力,土地集零归整
通过平整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小块土地,将原本分散、零碎的小块农田整合为集中连片的农田。不断完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便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单块田块面积从原来的平均不足1亩扩大到5至25亩,实现“小田并大田”超1000亩。那些宛如“拼图碎片”般的小块土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千亩方”集中整治区。以往因田块狭小而无法施展的大型播种机、收割机等设备,实施后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农事操作。
做好土地“后半篇文章”,激发规模化效应
一方面,依托强镇富村公司牵头,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立规模化果蔬基地,引入规模经营,计划种植韭菜等生长周期短的作物,亩均产量预计可增加 300斤,年均亩产量可达6000斤,按照市场单价1.5元/斤计算,年均亩产值达9000元/亩,真正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依托已整治的田块与科研院校合作,打造试验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与韶关学院合作,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多村人才培养基地,依托15亩的试验田,培育生长出紫心土豆、红皮土豆等“彩色土豆”。通过这些举措,实现“小田并大田”项目的长远实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