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今日浈江

浈江区:“四季无闲田,村民尤乐喜”

2023-11-22 14:32:09
来源:区委宣传部 李景岗、卢珊
分享:

村民们将完成打包装箱的玉米抬上货车.jpg村民正在为码放好的茄子逐一封箱.jpg最后一批新鲜茄子在地里等待收获.jpg

村民们认真码放准备发运的新鲜玉米.jpg

立冬节气一过,南下的冷空气即接踵而至,冷锋过境后的降雨不仅洗去了深秋时节干燥的灰尘,还为粤北山区带来了一阵阵料峭的寒意。拂晓时分,下了彻夜的冷雨渐渐停息,天空泛起了灰蒙蒙的光亮,墨绿色的群山之间云雾叆叇,山上种植的松树、杉树也仿佛仍在寂静的清晨里沉眠。山下,在浈江区花坪镇供港蔬菜基地内,早起的村民们趁着停雨的间隙,赶忙拿上镰刀、箩筐等农具,以两三人为一小组,走进一排排植株近两米高的玉米地里,娴熟地将一根根刚刚成熟、青绿饱满的玉米苞谷收割下来、放入筐中。

筐中的玉米越放越多,越积越满。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村民们纷纷背着沉甸甸的箩筐、踏着湿漉漉的泥土,迈着平稳的步伐自玉米地里慢慢走出,有序地向村道和田边交界的农产品分拣处走去——此刻天色既白,却又再落下了凉飕飕的雨点,带笔者一行采风的镇干部判断雨势可能很快就会变大,于是领着大家随村民们走到农产品分拣处避雨——分拣处内约有一二百方,先行回到的村民已然将玉米苞谷从箩筐里面倒出。玉米苞谷被集中堆放到地上,迅速垒成了一座散发着香甜气息的翠绿色小山。待到最后一箩筐玉米倒在地面,室外的雨点亦恰巧开始变大变密,萦绕半山的云雾似是化作了写意的白色水袖,在风雨之中自在轻柔地飘动、翻转,一幅静中有动、朦胧清冷的水墨画卷于顷刻间即呈现在眼前。

可村民们并无暇欣赏初冬的雨景,他们围坐在玉米苞谷堆成的小山周边,干脆利落地将符合外销标准的苞谷逐一挑出,整整齐齐地码放到身旁的纸箱里面。不一会儿的工夫,方才翠绿色的“小山堆”仅留下了厚厚的一地苞叶,分拣处的负责人正准备清点装箱打包好的苞谷数量,而忙碌了小半晌的村民们则三五成群地分散倚坐在分拣处的各个角落休息,有的人聚在一块儿吸烟,有的人挨在一起不紧不慢地闲聊家长里短。

“你知道吗?刚才我们走过的玉米地,还有附近的几片茄子地、节瓜地、苦瓜地、番茄地,在几年前差点变成了闲田,在集中盘活流转后,不仅重新焕发了生机,还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了。”

笔者在跟镇干部与村民们的攀谈中了解到,花坪镇供港蔬菜基地是浈江区、花坪镇在2021年指导花坪村伍屋村小组流转连片农业用地后正式建成投产的。在以前,这些连片的农业用地主要由伍屋村小组的村民进行小规模分散种养,产出的优质农产品只勉强够村民们自给自足,难以通过流入市场等方式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也因此接二连三地外出务工,不少土地甚至无人耕种。

近年来,浈江区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日益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提升了各镇、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的意愿,对花坪镇花坪村的村民而言亦是如此。然而,如何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花坪镇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便成了区、镇两级干部亟需破解的难题。花坪镇供港蔬菜基地自2021年建成投产后,同样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参与到育种、播种、灌溉、施肥、管护、收获以及分装打包等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流程当中——而最能胜任这些工作的,何尝不是生于斯长于斯、无比熟悉这片土地且还能吃苦耐劳的花坪村村民呢?

农业用地得到了盘活流转、返乡村民得到了安居乐业,但区、镇两级干部依然在继续想方设法地实现基地效益和村民收入的最大化,切实做大做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尤其自今年“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浈江区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多次下基层、下一线扎实开展“深调研”,科学指导各镇、村结合自身优势,抢抓时节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花坪镇供港蔬菜基地在今春清明种下的玉米、节瓜、苦瓜、茄子、番茄等果蔬作物,其果期从春夏之交的五月中旬一直延续至立冬前后的十一月初,期间不仅能为珠三角和香港地区源源不断地供应品质优良的蔬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更能让参与基地农业生产的村民一直有活干,一直有收入,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天空中落下的雨点再度变得稀疏,天色亦逐渐变得明朗。休息好了的村民们陆续从小凳子上站起,不等雨彻底停歇,打点齐农具就向不远处的几片茄子地里走去,准备集中采摘今年收获的最后一批茄子。镇干部还告诉笔者,等到剩余的节瓜、苦瓜、番茄等果蔬全部收获完了,基地就会安排村民们重新翻整土地,栽下西蓝花、芥蓝等冬春季节时令菜的种苗,亟待冬至前后的新一轮收获。届时,珠三角和香港地区也已全面入冬,而供港蔬菜基地内清甜爽脆的优质蔬菜,又将在一个个清冷的早晨里被收割、分拣、装箱、打包,争取在傍晚时分赶到市民们的厨房里,或作为“打边炉”收官的美味、或作为炒菜中鲜明的色彩,融入到氤氲温暖的烟火气里。

“这土地就和人一样,忙一点终归是好事。四季无闲田,村民尤乐喜。”镇干部脱口而出的“诗句”,逗笑了在场的所有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