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今日浈江

变“废”为“宝”,浈江循环农业产值超100万元

2023-11-19 16:37:28
来源:区委宣传部 林绮赟
分享:

近年来,浈江区积极探索秸秆还田模式,通过多种手段,将秸秆从生产废弃物变身为草编、食用菌加工等领域的新原料,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在浈江区乡村振兴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田地上,工人们正手持大木杈,将脱过粒的秸秆堆快速搂成一拢,打包成一个个大大的草捆,最后将草捆运往赤松茸种植区。

工人正在打包草捆.JPG

(上图:工人正在打包草捆)

工人将打包好的草捆运往田间.JPG

(上图:工人将打包好的草捆运往田间)

“把这些收完稻子后留下的秸秆覆盖在整好的地垄上,这样不仅能减少水分蒸发、预防虫害,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形成天然养料。现在撒一层石灰杀虫卵,让埋在土里的秸秆加速腐烂,等到11月下旬就可以播撒菌种了。”该示范基地主要负责人郑壮丽边整地垄边介绍道。

据悉,秸秆富含食用菌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其为原料结合畜禽粪肥,根据生产配方进行发酵即可制成食用菌培养基。而赤松茸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同样可以再利用,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实现变废为宝、无废生产。

营养可口的赤松茸.jpg

(上图:营养可口的赤松茸)

“赤松茸是草腐菌,是一种能‘吃’秸秆的经济作物,是名副其实的循环产业。”郑壮丽告诉记者,基地第二、三季种植的玉米和水稻可产出1000斤秸秆和300斤谷壳用于赤松茸种植,而第一季赤松茸的每批次利润都在50万元以上。今年赤松茸的亩产量预计能达到2000斤,1斤能卖到10块钱左右,每亩田节省化肥、农药、人工开支200元以上。

基地第二、三季度种植的稻子.png

(上图:基地第二、三季度种植的稻子)

从秸秆种菇到菌渣堆肥,再到菌稻菜轮作,浈江区乡村振兴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在秸秆的“再利用”上,以食用菌为杠杆,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闭环,探索出以传统农业反哺特色产业的新路径,把这片原来的“碎片田”,变成了年产近百万的“聚宝盆”。

新韶镇陈江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促农增收致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菜+稻+菌’轮作产业优势,发挥示范产业效应,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未来,浈江区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坚持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相结合,同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