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概况
浈江区位于韶关市区东北部,东与仁化县大桥镇、曲江区枫湾镇和大塘镇接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武江区重阳镇毗邻,南与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相连,北与乐昌市长来镇、仁化县董塘镇对接,是韶关市辖三区之一,为韶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1975年11月设区,1984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升格为县级区。2004年5月,韶关市实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北江区的行政区域和原曲江县的犁市镇、花坪镇划归浈江区管辖。现辖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服务原曲仁煤矿居民的办事处,48个行政村、47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民区(原曲仁煤矿居民区)。全区总面积5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51平方公里,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0.58万人。
浈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363”工作安排,按照区委十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以“百千万工程”引领浈江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项目攻坚、平台攻坚、绿美攻坚、美丽城乡攻坚、改革攻坚、民生保障攻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打造全市新型工业化战略重地和商贸物流中心,争当韶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开创新时代浈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91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1.82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7亿元。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浈江区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发达。毗邻韶关丹霞机场,实现与北京、海口、西安、青岛等全国东西南北诸多城市之间的航线便捷互通;京广铁路、韶赣铁路、武广高铁客运专线,韶赣高速、广乐高速,国道106、323线、省道S246、S248线等交通主干线纵贯南北;境内沿浈江、北江建有大型集装箱货运码头,水路航运可直达广州、香港、澳门。城乡交通网络发达,出行便捷,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秦汉以来,无论是南越国、南汉宫署,还是各朝粤北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都设在浈江区境内。隋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和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大批官员、文化名人曾在浈江境内留下足迹。辖区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和革命遗址众多,有建于唐朝时期的大鉴寺,宋代的太傅庙、韶州府学宫大成殿和韶关标志性建筑——风采楼,民国时期以来的孙中山北伐誓师广场旧址、犁市当铺(南昌起义部队革命活动旧址)、中共粤北省委机关五里亭旧址等历史遗迹遗址,还有根据粤北华南教育抗战历史打造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等等,遍布全区。
环境优美,休闲胜地。浈江区属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8—20.7℃之间,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各类植物约80科800多种。浈江区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风采楼、斌庐、韶州府学宫、广富新街、广州会馆、隆盛酱园等人文景观;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皇岗山、帽峰山、阅丹公路、山外山文旅园等山水景观。希尔顿欢朋酒店、华美达酒店、凤凰酒店、维也纳酒店、莱斯大酒店等中高端商务酒店相继进驻,旅游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区内大型节庆活动主要有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丹霞山马拉松赛、丹霞山自行车赛、端午节龙舟赛、畅游北江、茶花节等,“吃、住、购、娱、乐”,游客总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选择,环境优美的浈江成为宜游宜居宜学之地。
设施完善,人才荟萃。区内金融、证券、保险、医疗、教育等社会机构齐全。海关、口岸管理、商检等外贸管理服务机构都设在辖区内,为投资者在出入境登记、查验、管理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务。辖区内有韶关学院和各类成人大中专学校、全国重点高级技工学校、培训中心,有丰富的人才培训、科技研发资源,可为企业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成批量熟练工,为企业投资顾问、决策咨询、技术研发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客家习俗,乡风文明。浈江区以广府、客家民风民俗为主,城区以粤方言为主,客家方言遍布城乡。城乡民风淳朴,逢年过节喜食糍粑,清明以艾叶做艾糍、端午以竹叶裹粽子等。城乡大型文化活动主要有元宵烟花晚会、端午节龙舟赛等。